数字导航 服务指南 | 普 通| | 政策资讯 | 招生计划 | 历年真题 | 成 教| | 政策资讯 | 历年分数 | 自考| | 招生院校 | 开 放| | 招生院校 |
专升本| | 考试大纲 | 历年分数 | 备考资料 | 专升本| | 招生计划 | 在线报名 | 本科| | 在线报名 | 专升本| | 在线报名 |
福建专升本《大学语文》古文翻译发表时间:2016-11-18 13:10 古文翻译 庄子·养生主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。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,肩膀倚靠的地方,脚踩的地方,膝盖顶的地方,关节 都发出哗哗的响声。进刀割解时发出豁豁的响声,没有不合音律的:既合乎(汤时)《桑林》舞乐的节拍, 又合乎(尧时)《经首》乐曲的节奏。 文惠君说:“嘻,好啊!(你解牛的)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?”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: “我所爱好的,是(事物的)规律,(已经)超过(一般的)技术了。我开始宰牛的时候,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。三年以后,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(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)。现在,我凭精神和牛接触,而不用眼睛看,视觉停止了而思维在活动。依照(牛身体)天然的组织结构,击入牛体筋骨(相接的)空隙,顺着(骨节间的)空处进刀,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。从不曾碰触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肉聚结的地方,更何况那些大骨呢!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,因为他们(是用刀)割断筋肉;普通的厨师每月(就得)更换一把刀,因为他们(是用刀)砍骨头。如今,我的刀(用了)十九年了,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,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。牛的骨节有间隙,而刀刃很薄;用很薄的(刀刃)插入有空隙的(骨节),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。因此,十九年来,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。虽然是这样.每当碰到,(筋骨)交错聚结的地方,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,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,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,动作因此缓慢下来。动起刀来非常轻,牛体豁豁地全部分解开来,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。(我)于是提着刀站立起来,为此举目四望,为此而志得意满,(然后)把刀擦抹干净,收藏起来。” 文惠君说: “好啊!我听了厨师丁的这番话,懂得了养生的道理。
谏太宗十思疏 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,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;想要河水流得长远,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;要使国- 家安定,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。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,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,道德仁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,我虽然愚笨,(也)知道这是不可能的,何况(像陛下这样)明智的人呢?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,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。他就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,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,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,以节俭来戒除奢侈,道德不能常常丰厚,情感不堪欲望驱使,这也如同砍伐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,阻塞水源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。 所有帝王,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,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,而一旦功业建成却德行衰减。开头 作得好的实在很多。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。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?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,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,什么原因呢? 大概是因为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,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;得志以后,就放纵自己的感情轻视别人。如果君臣竭尽诚心,即使是胡、越那样(隔绝、疏远)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;如果君王傲气凌人,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。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臣民,用严厉的声威震慑臣民,最终也不过是苟且免罪而不会感念皇上的恩德,外表恭顺而心里不服。凡是能引起臣民怨恨的事不在大小,值得畏惧的是百姓。百姓就像水一样,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,作为君王,对此应当特别慎重。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,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? 统治天下的人,如果真能在遇见自己所爱好的事物时,就想到应该知足,自我戒备;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应适可而止让百姓休养生息。想到君位高而危险,就应该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;担心因骄傲自满而招来损失,就该有像江海容纳千百条河流那样的度量;喜欢游玩,就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制。作为游乐的限度;担心自己松懈懒惰时,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;担心言路堵塞,被蒙蔽视听,就要想到敞开胸襟,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;担心有献媚邪恶的人在自己身边,就要想到端正自己,除去邪恶的人:有所赏赐,就应考虑不能自己一时偏爱而不恰当的给予奖赏;有所惩罚,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意气用事而滥用刑罚。总括这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,弘扬一切德行,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,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。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,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威力,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的恩惠,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。文臣武将都能受重用那军臣之间相安无事,可尽享闲游之乐,可頣养天年享有神仙一般的长寿,(皇上)弹琴奏乐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,不多言语,百姓就可得到教化。何必劳神费思,代替百官的职务,让聪明的耳目受到劳累,有损于无为的大道呢?
答司马谏议书 安石陈述: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,我私下里以为跟您交游相处的日子很久了,但讨论政事往往意见不同,这是由于所持的政治主张太多不一致的缘故。即使我想强作解释,终究也是不被理解。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复,不再替自己一一辩解了。又考虑到您以厚意看待我,在书信往来中不应简慢无礼,因而我今天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理由,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。 大概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中,特别注重“名义”(概念、理论)与“实际”是否符合。“名义”与“实际”的关系明确了,天下的道哩也就清楚了。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,认为我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、滋生事端、与民争利、拒绝劝告,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。我却认为:接受皇上的命令,议订法令制度,在朝廷上讨论修订,再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去执行,不能认为是侵夺了官吏的职权:推行发扬古代贤君的政治主张,以便兴利除弊,不能认为是惹事生非;替国家理财,不能算是与民争利;驳斥荒谬的言论。责难巧言谄媚的人,不能认为是拒绝劝告。至于埋怨指责的人很多,那是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。人们习惯于因循苟安、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,士大夫又大多以不关心国事,附和世俗、讨好众人为美德。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,而我又不顾政敌的多少,想尽力去帮助皇上与他们对抗,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?当年盘庚迁都的时候,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,不仅仅是朝廷士大夫。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责备而改变迁都计划,这是由于他考虑这样做是适宜的,然后采取行动,因为他自己认为做得对而没有什么要改悔的缘故。 如果您责备我在位很久了,没有能够帮助皇上做一番大事业,以此造福人民,那我知罪。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干,只是墨守前人的作为就行了: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。 没有会面的机会,内心对您不胜敬仰。
裘 凡取用兽皮制作的衣服,统统叫作皮衣。贵重的用貂、狐的皮为料,便宜的可取用羊、麂的皮,价格的等级约有百种之多。 貂产在辽东边境地区及朝鲜国。它们中间貂鼠喜好吃松子,我国东部少数民族的人每每于夜间在树下侦候观察,抑制住呼吸悄无声息地射取它。一只貂的皮,见方不满一尺,积累六十多张貂皮,仅仅能够做成一件貂皮衣。穿貂皮衣的人,站立在风雪之中,比呆在屋里的人还觉得暖和;灰尘进入眼中,用貂皮一擦灰尘就出来了,所以它很贵重。貂的颜色有三种,一种是白色的叫银貂,一种是纯黑的,一种是黯黄的。 大概说来狐和貉也产在燕、齐、辽、汴各个地方。纯白色的狐腋皮衣的价格同貂皮衣相类似,黄褐色的狐皮衣,相当于貂皮衣的五分之一,防御寒冷温暖身体的功用不如貂皮衣。一般说来,东北一带的狐,取毛时要看一看它的底部是不是青黑的颜色,内地的狐要看吹开时能否见到白色,用这种方法区分质量的好坏。 羊皮衣,母羊皮贱小羊皮贵。怀在腹中的叫胞羔,初生的叫乳羔,长到三个月的叫跑羔,长到七个月的叫走羔。胞羔、乳羔皮做出来的皮衣没有膻味。古代羔皮衣是大夫穿的,现在西北的旧官僚也认为它很贵重。老羊大羊的皮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皮衣,皮衣的质地很笨重,那是贫穷的人所穿用的罢了。然而那些都是绵羊皮做的。如果南方短毛的皮用硝鞣制后,那去了毛的兽皮像纸一样薄,只可用作画灯罢了。穿羊皮衣的人,腥膻的气味,时间长了就习惯了(气味都散去了),南方不习惯的忍受不了。然而当寒冷的程度逐渐消减的时候,皮衣也就没什么用了。 麂皮去掉毛,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袄和裤,挡风轻便:做成袜、靴就更好了:这种东西除广东南部有很多以外,中原地区荆州一带是买卖这种东西较集中的地方。麂皮还可以防御蝎子造成的祸患,北方人制作皮衣以外,还割成一条一条的用来沿被子的边,那么蝎子自然会远远离开。 虎、豹皮的花纹非常美丽,将军用来炫耀自己的威武尊严;狗和猪的皮最廉价最低级,仆役(脚夫苦力)用来做鞋靴穿。西北各民族喜欢水獭皮,用它来做毛织呢绒衣服衣领上的装饰。东北“尚黄旗”女真族人,走遍深山,越过国境,射取来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,可以得到相当可观的价钱。不同地方的特产,如金丝猴(的皮),皇帝用来做帽套;猞猁皮皇帝用来做袍子,这些都不是内地的东西。人类用兽皮做衣服,这些就是大概的情况,当然,各地的特产不可能都做详尽地描述。
垓下之围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,士兵越来越少,粮食也吃没了,刘邦的军队和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包围。到了夜晚,听到刘邦的军队在四面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,项羽十分吃惊,说:“难道刘邦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国吗? 不然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?”项羽于是夜间起来,在军帐中饮酒。他身边有个美人叫虞姬,因受到宠幸幸而常常跟随在他身边;他有一匹骏马取名为骓,常常骑着它。于是项羽就激越悲愤地唱起了悲壮的歌曲,自己作了一首诗曰:“力量大得能搬动大山啊豪气压倒一世,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。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,虞姬虞姬啊我拿你怎么办!” 他边唱几遍,美人虞姬也跟着唱。项羽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,随从也都哭了,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来看他。 于是项羽就骑上马,部下壮士骑着马跟随奔驰的有八百多人,当夜冲破了汉军的包围,纵马向南奔逃。到天亮时,汉军才发觉此事,派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带五千骑兵去追赶他们。项羽渡过了淮河,这时能跟的上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。项羽逃到阴陵,迷失了道路,就去问一个农夫,那农夫欺骗他说:“向左方走。”项羽向左走,却陷进了大片的沼泽地中,因此刘邦的军队也就追赶上他们了。于是项羽就又引领着手下向东奔驰,等到东城时,就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。而汉军追赶的骑兵却有数千人。项羽估计自己已经没有脱身的机会,就对他手下的骑兵说:“我起兵反秦到今天已经八年了,亲自参加了七十多次战斗,所到遭遇的敌军都被我击破,所攻击的敌人没有不降服的,未尝战败,于是就称霸于天下。然而今最终被困在此地,这是老天爷有意要我灭亡,并不是用兵打仗的错误。今日一定要拼死一战,我愿意为诸位痛快地打一仗,定要要取得三次胜利,为诸位突破重围,斩杀敌将,砍倒汉旗。使诸位明白,确实是老天爷有意要我灭亡,并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。”于是把手下骑兵分为四队,向着四个方向。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着他们。项羽对他的骑兵说:“我为你们拿下汉军的一个将领来,随即命令四队骑兵从山上奔驰而下,约定打到山的东面,分三处集合。于是项羽大声呼喊着奔马也而下,刘邦的军队都望风溃散,于是项羽就斩杀了汉军一个将领。这时,赤泉侯杨喜还是统率汉军骑兵的将领,他追赶项羽,项羽瞪圆双眼,大声呵斥,杨喜和他的马都十分惊恐,吓得倒退了好几里路。项羽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个地方会合。汉王的军队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一处,就把军队分成三部分,重新包围上来。项羽又骑马奔驰,又斩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,并杀了几百个士兵。然后重新把他的骑兵聚集起来,仅仅损失了两个骑兵。于是对他的骑兵说:“怎么样?”骑兵都折服士地回答:“真像大王说的一样!” 于是项羽就想向东渡过乌江。乌江亭长移船靠岸等待,对项羽说:“江东虽然小,但土地方圆有千里,百姓有几十万,也足以让你称王了。请大王赶快上船渡江。现在只有我有船,汉王的军队赶到,是没有办法渡过的。”项羽笑着说:“天意要我灭亡,我还渡江干什么? 况且我当初带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,今日无一人生还,即使江东的父老怜悯我而尊我为王,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?纵然他们不说,项籍我心中难道就不羞愧吗?”于是对亭长说:“我知道您是个忠厚之人,我骑这匹马五年了,从未遇到过对手,曾在一天内跑过一千里路,不忍心杀了它,把它送给你吧。”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,手里拿着短兵器与汉军交战。仅项羽一人就杀了汉军数百人。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处。回头看到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,说道:“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?”马童面对项羽,指着他对王翳说;“这就是项王。”项羽于是说:“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要我的人头,并封为万户侯,我就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吧。”于是就白杀了。王翳取了头,其余的骑兵争相践踏争夺项羽,互相砍杀的有几十人。最后,郎中骑杨喜、骑兵司马吕马童,郎中吕胜、杨武各得项羽身体的一部分。五个人把抢到的肢体凑在一起,都吻合。所以分项羽的地为五部分,封吕马童为中水候,封王翳为杜衍侯,封杨喜为赤泉侯,封杨武为吴仿侯,封吕胜为涅阳侯。 太史公说:我听周生说,舜帝的眼睛好像有两个眸子,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眸子。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子孙吗?他的兴起是多么突然迅速啊!秦朝统治无道,陈涉首先发难,四方豪杰蜂拥而起,相互兼并争夺的人多得数不过来。而项羽并非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,却能趁机从民间起义。三年的时间,就率领着五国诸侯灭亡掉了秦朝,分割天下,而封王封侯,政令由项羽发出,并自称为西楚霸王;政权地位虽不能长久保持,然而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。等到项羽放弃关中,思归楚地,放逐义童而自立为王,他却怨恨诸侯背叛自己,(要让诸侯不背叛他)实在是困难啊。项羽自我夸耀征战之功,强逞个人的才智而不学习古人,说是要立霸王的功业,想用武力来整顿天下,五年终于失败亡国,自己也死于东城,仍然不觉悟,也没有一点自责,这实在是太错了。他却用“天意要亡我,并非用兵打战的罪过”作为借口,岂不是很荒谬吗?
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,我和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,发现了李翰所写的《张巡传》。李翰以文章而自负,这篇传记十分写得详密。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:没有为许远立传,又没有记载雷万毒事迹的始末。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,但他打开城门迎接张巡,地位本在张巡之上,他却能把指挥权交给张巡,甘居于其下,毫无猜疑妒忌,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,成就了功名。许远城破后被俘,只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。张、许两家的后人才能智慧低下,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,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,怀疑许远是怕死而向叛军说了屈服的话。如果许远真的怕死,何苦守在这尺寸大小的地盘,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,来和叛军对抗而不投降呢?当他被包围而仍固守时,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,他们所要效忠的,就是国家和皇上,而叛军散布说国家己亡,皇上已不在。许远见救兵不来,而叛军越来越多,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。外面毫无援兵却仍然死守,人吃人将要吃光,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。许远不怕死也是很明白的了!哪有城破、自己的部下都己战死,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的?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,唉!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?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,城池的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。拿这个理由来污蔑 许远,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。人将要死的时候,他的内部器官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;拉紧绳子,把它拉断,绳断必定先从某一处开始。旁观者看到这种情况,就来责怪先受侵害和先断裂的地方,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!小人喜欢议论,不愿成人之美,竟到了这样的地步!像张巡、许远所成就的功业,如此杰出,尚且不能免遭指斥,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! 当张巡、许远刚守城的时候,哪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,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?如果睢阳城守不住, 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?等到没有救兵将要走投无路的时候,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,饥饿瘦弱的 残兵,即使想逃走,也一定无法实现。以张巡、许选的贤明,他们对死守睢阳城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!守住睢阳城,捍卫李唐王朝天下,仅凭千百个濒临覆没的士兵,来迎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,保护着江淮地区,阻挡了叛军的攻势,天下没有灭亡,这是谁的功劳啊!在那个时候,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,不在少数;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,四周都是。不追究这些人的罪责,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、许二公,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等同于逆乱者,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。 我曾经在汴州、徐州任职,多次经过两州之间(的睢阳城知。亲自到双庙去祭祀张巡和许远。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、许远守城时的事情: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,贺兰进明妒忌张巡、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,不肯派兵相救;但欣赏南霁云的勇敢和豪壮,不听他求救的要求,却想强行挽留他,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,请南霁云入座。南霁云慷慨陈词说:“我来的时候,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!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这美食,从道义上说不忍心这么做;即使吃了,我也难以下咽!”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,砍断一个手指,鲜血淋漓,拿给贺兰进明看。在座的人大吃一惊,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。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,就骑马离去;将出城时,他抽出箭射向寺庙的佛塔,那支箭射中佛塔上的砖,有一半箭柄没入砖内,他说:“我回去打败叛军后,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!就用这支箭.作为我誓言的标记。”我在贞元年间经过泗州,船上的还指点着讲给我听。城破后,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,张巡坚贞不屈,随即被绑走,将要斩首;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,南霁云没有回应。张巡对南霁云呼喊说:“南八,男子汉一死而已,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!”南霁云笑道:“我本想留着性命有所作为的;您既然这样说,我哪敢不死!”于是誓不屈服。 张籍说:有一个人叫于嵩,年轻时跟随过张巡;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,于嵩曾在围城之中。我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,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。因为张巡的提携,于嵩起先曾做临涣县尉,他喜欢学习,没有什么书不读的。我那时还小,简单地询问过张巡、许远的事迹,了解得不够详细。于嵩说:张巡身高七尺有余,胡须长得活象天神。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《汉书》,就对于嵩说:“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?”于嵩说:“没有读熟呀。”张巡说:“我读书不超过三遍,终生不会忘记。”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,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。于嵩很惊奇,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,就随便抽出另外一卷来试他,他都象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。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,张巡随口背诵,十分流利。于嵩跟随张巡时间较长,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。张巡写起文章来,拿起纸笔一挥而就,从来不打草稿。起先守睢阳时,士兵将近万人,城里居住的人家,也将近几万户,张巡只要见过一次问过姓名,以后碰见没有不认识的?张巡发起怒来,胡须总是张开的。等到城破后,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,将要把他们处死。张巡起身转过脸,他的部下见他起身,有的跟着站起来,有的哭了起来。张巡说:“你们不要害怕!死是命中注定的。”大家都哭得不能抬头看他。张巡被杀时,脸色毫不慌张,神态安详,就和平日一样。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,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质朴;和张巡同年出生,但时间比张巡稍晚,称张巡为兄,死时四十九岁。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毫宋一带。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,有个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,于嵩打算到州里去告状,却被武人所杀。于嵩没有儿子。这些都是张籍说的。
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从我遭到贬谪,居住在永州,心中一直忧惧不安。闲暇的时候,就缓步而行,漫无拘束地游览,每天与那些同伴登上高山,钻进深林,走遍曲折萦回的溪涧。凡是有幽僻的泉水、古怪嶙峋的岩石的地方,无论多远没有不被我找到的。到达后就拨开野草坐下,倒出壶里的酒尽情喝醉。醉了就互相靠在对方身上睡觉,睡觉后做起梦来。凡是心中能想到的,睡梦中都能出现。醒后就起来,起来就回家。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态的,都已被我游赏遍了,但还不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。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,因为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上,瞭望西山觉得它不同寻常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,沿著染溪,砍去丛生的草木,焚烧茂密的野草,一直到达西山的最高处才停止。我们攀援着登上山,随意张开两腿伸直坐在地上纵情游赏,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像聚集在我的坐席之下。它们高低不平的形势,虚空深邃、深陷低凹,有的像蚁穴外隆起的土堆,有的像洞穴。身在尺寸之地,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景物,(远处的山川景物全都)簇聚集结,堆叠在眼下,没有什么能隐藏在我的视线之外。青山白水萦回缭绕,与遥远的天际相接,向四面望去,都是一样的。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特立不群,与那些低矮的小土丘不一样啊。多么辽阔广大啊,仿佛己与天地间的浩气融合为一,找不到它的尽头;多么广大无边啊,仿佛与造物主同游,而不知道它的穷期。拿起酒杯来倒满酒,开怀畅饮渐入醉境,不知道太阳落山了。苍茫的暮色,从远处来临,慢慢地到眼前才什么也看不见了,但还不想回家。心神凝聚在山水景色中,形体似乎消散了,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。这样以后我才意识到我过去不曾游赏过山水,真正的游赏从这一次才开始。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此事。这一年,是元和四年。
登西台恸哭记 当初,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建立府署,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奔在他麾下。第二年,在漳江边上与他告别。又过了一年,鲁郡公因被俘经过张巡和颜杲卿曾经往来的地方,慷慨悲歌写诗纪念他们的忠义,自己也终于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,追随张、颜英烈壮烈殉国。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,可以为证。 我自恨死后手中没有东西可以奉献给鲁郡公,与他相见于地下,只记得与他告别时的言语,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,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。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,与我们分别时那地方的情状恰巧相似时,就令我徘徊留连,顾盼周览,悲痛异常但不敢哭泣。又过三年,我经过苏州——苏州是鲁郡公刚开始建立府署时府治所在地,我望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。又过了四年,我再次在越王台为他哭泣。又过了五年,即今天,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。 昨天,我与友人甲、乙及丙四人相约,第二天聚会。中午,雨还没停,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。然后上岸,瞻仰严子陵祠堂,又在祠堂旁边的僧房内休息。只见坏墙枯井,好像进入坟墓一般。回到船中,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。过了一会,雨停了,我们登上西台,在荒亭的角落安放了牌位,拜了两拜,跪伏在地。祝诵完毕后。又大哭三声,又拜了两拜,才起立: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,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。起初来的时候,是陪着先父一起来的。如今我也快要老了,面对着江山和故人,依恋不舍,如有所失。于是又对着东方,哭拜不止。这时,有云从西南边飘来,浓郁蒸腾,云气逼近了林木,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。于是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,用楚歌来招魂:“魂灵啊,你早上要飞往何方?晚上归来时,关塞一片昏黑。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,却能吃到什么?”唱完歌,竹如意与石块都碎裂了,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。我们又登上东台,抚摸着青石,然后回到船中休息。船夫起初为我们的痛哭感到惊奇,说:“刚才有元军巡逻船在此经过,我们何不移舟别处?”因此就摇船到河中心,设酒举杯相劝,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。傍晚,下起雪来,风又很冷冽,船中不可久留。就上岸住在友人乙家。夜里又写诗怀念古人。第二天,风雪更大了,我和友人甲在江边分手,只和友人丙一同回去。走了三十里,又隔了一夜才到家。这以后,友人甲寄来书信与告别的诗歌,信中说:“我回去的那天风急浪高,船奋猛向前行驶,过了很久才渡过河。过河之后,真相信有神灵在暗中相助,以显示这次聚游的壮伟。”我说:“唉!自从阮籍死后,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。至于说到神灵的相助,固然不能确知;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。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,实在是很可悲的。” 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《季汉月表》,就像他的《秦楚之际月表》。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,但后世一定会有了解我心意的人。在这里我应该记下来,所以写下这篇文章,将来把它附在《季汉月表》之后。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。先父名某字某,他登台那年是乙丑年。
徐文长传 一天傍晚我坐在陶望龄家的楼上,随意抽下书架上的书,拿到一卷名为《阙编》的诗集,纸质粗糙,书写拙劣,墨质低劣,字迹模糊不清。稍稍靠近灯下读它,读了没几首,不自觉地惊跳起来,马上叫陶望龄,问:“《阙编》是什么人写的,是现在的人,还是古人?”陶望龄说:“这是我同乡徐文长先生写的。”两个人激动得跳起来,在灯下一边阅读一边惊叹,一边惊叹一边阅读,把陶家已经睡着的书童仆人都惊醒了。我活了三十年,才刚刚知道中国有个叫文长先生的人唉,怎么我们的相识竟是这么晚呢!因此,把我从浙江人那里所听到的事情,依次编写,写成《徐文长传》。 徐渭,字文长,是山阴的秀才,名声很大。薛蕙在绍兴主持考试时,认为徐渭有奇才,有国士的风范。然而徐渭却命数不好,屡次科考总是失败。胡宗宪中丞听说他后,请他到他的幕府中做幕僚。文长每次去见胡公,都身着布衣,头戴黑巾,纵情地谈论天下之事。胡公非常高兴。这时,胡公统率着好几个边镇的部队,威振东南,披甲带盔的将士(在胡公面前)都跪着说话,象蛇一样爬着走路,不敢抬头,而文长以胡公手下秀才的身份狂傲地对待他,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与杜甫。适逢胡公挪到一只白鹿,嘱托文长写一个表章(上奏皇上)。表章递上去后,嘉靖皇帝看了很高兴。胡公因此而更加惊叹徐渭的才华,一切公文奏章,都请他写。 文长以才略过人自负,喜好奇异的计策谋略,谈用兵之道大多被他说中,他看当时的士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眼,然而终究没有施展才能的际遇。文长既然在官场一再失意,于是就放浪形骸,肆意喝酒,纵情于山水,游遍齐鲁、燕赵之地,看遍北方的沙漠。他一路上所看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,呼啸汹涌的海水,迷漫遮天的黄沙,变幻莫测的云彩,怒号的狂风:倒地的大树,幽静的山谷,繁华的都市,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,一切令人骇怪惊奇的形态事状,逐一在他的诗里表达出来。他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勃勃生气,英雄无用武之地、投靠无无门的悲愤,所以他写的诗,似怒似笑,如水在峡谷中奔走轰鸣,如种子破土而出不可遏制,如寡妇在半夜哭泣一样凄凉,如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一样无奈,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,但别具匠心,有称雄文坛的气概,不是那些像妇人似的侍从文人所敢仰望的。他的文章有不凡的见识,风格沉郁而法度严谨,不因为模拟而损伤自己的才华,也没有因为议论而伤害了文章的格调,与韩愈、曾巩是同一类人物。文长既然向来不与世时俗合拍,当时所谓文坛的主要风云人物,文长都骂过他们,认为他们是奴才,因此,他的名声出不了浙江,可悲呵!他喜欢写字,笔意奔放像他的诗一样,苍劲中透着妩媚姿态,就像欧阳修所说的“艳丽美好的女子老了自有余韵”。有时候还有余力,他还画些花鸟画,都超然飘逸有情致。 最终因为猜疑而杀害了他续娶的妻子,关到监狱被判处死刑。张元汴太史全力解救,才得以出狱。晚年,他的愤懑越来越深,装疯也越来越厉害。达官贵人登门拜访,他会拒绝不让他们进门。时常带着钱到酒店,招呼那些地位低下的差役与他一起饮酒。有时拿着斧头击破自己的头,血流满面,头骨都折断了,揉摸可以听到声音。有时拿尖利的锥子锥自己的两耳,刺进去一寸多,竟没有死。陶周望说:徐文长晚年的诗更加奇特,没有刻本,都藏在家里。与我同年科考的人在浙江做官,我托他抄下来,现在还没有拿到。我所见到的,只有《徐文长集》、《阙缔》两种而已;然而,文长最终因为当时郁郁不得志,满怀怨愤地死去了。 我说:文长先生一生命运不好,于是就得了疯病:疯病一直未痊愈,于是犯案进了监狱。古今文人牢骚不满穷困苦难的,没有像文长先生这样深重的。即使如此,胡公是世不多见的豪杰,嘉靖皇帝是英明的国君:在幕府中胡公给他特别的礼节待遇,是胡公理解文长啊;《献白鹿表》上奏后,皇帝高兴,这是皇帝理解文长啊。只是先生生前没有显贵发达。文长先生诗文成就杰出,一扫近代诗文的繁冗陈旧习气,百代之后,历史自有定论,怎么说是怀才不遇呢?梅客生曾寄信给我说:“文长是我的老朋友,他的病比他的人奇特,他的人比他的诗还奇特。”我说:文长没有什么是不奇异的:因为什么都城奇异,所以也就什么都不顺利了。可悲呵!
前赤壁赋 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,我同客人乘船在赤壁下游赏。清凉的风缓缓吹来,江面水波平静。于是举杯劝客人饮酒,一边吟诵着《陈风·月出》的诗篇。一会儿,月亮从东山上升起,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。白茫茫的雾气弥漫着着江面,水光一片,与天相连。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随意漂流,漂流在万顷碧波上。江面是多么辽阔呀,像是凌空乘风邀游,不知将停留在何处;多么飘逸呀,好像超脱人世而独立,变成神仙登上了仙境。 这时候,酒喝得高兴极了,就敲着船舷唱起来。歌词是:“桂木做的棹啊,术兰做的桨,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,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。我的情怀是多么悠远啊,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,他在那遥远的地方。”客人中有吹洞箫的,按着歌声的曲调伴奏起来。箫声呜呜,像是哀怨,又像是思慕,像是哭泣,又像是倾诉,余音婉转悠扬,像那延绵不断的丝线。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,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。 我不禁感伤起来,整理了衣裳,端直地坐着,问客人说:“为什么箫声会这么悲凉呢?”客人说:“‘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’,这不是曹操的诗吗?这里向西望是夏口,向东望是武昌,山川互相环绕,山林茂密,一片苍翠,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?当他夺取荆州,攻下江陵,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,战船连接千里,旌旗遮蔽天空,对着江面酌酒痛饮,执着长矛吟诵诗篇,本来是一代英雄啊,可如今又在哪里呢?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沙洲上捕鱼打柴,以渔虾为伴,与麇鹿为朋友,驾着一叶小舟,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。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,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。哀叹我生命的短暂,而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。希望同仙人一起邀游,与明月一样长存。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,因而只能在这悲凉的秋风中借箫声的余音寄托哀愁’。” 我说:“你也知道那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吗?(江水)总是不停地流逝,但它们并没有流走: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,但它终究也没有消失或增长。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来看,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,竟然连一眨眼的工夫也不会存留;如果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,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,还羡慕什么呢?况且天地之间,万物各有其主宰,假如不是我所有的,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。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,耳朵听到了就成为悦耳的声音,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悦目的颜色,获取它们没有人禁止,享用它们不会竭尽。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,是我与你们可共享的。” 客人听了之后,高兴地笑了。洗净杯子,重新斟酒。菜肴果品都吃完了,酒杯和盘子杂乱地放着。大家互相枕靠着睡在船中,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。 |